特色栏目

专题报道(隐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栏目 > 专题报道(隐藏) > 正文

【人物风采】2018届考研、出国学生访谈录

日期:2018-06-11    来源:

 

    【编者按】临近毕业季,校园里捷报频传。除了师生获得多项学科竞赛奖项外,还有多名同学被国内外多所重点院校录取。考研和申请出国是一个磨练意志的过程,在漫长的考研和出国路上,充满了艰辛和汗水。在此,我们采访了部分同学,以此来见证他们辛勤的付出,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追梦路上感谢有你们

    仇思慧,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管理系财务管理专业财管142班学生,在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被中国矿业大学会计学专业录取。

  考研之路对仇思慧而言不仅是一次长跑,更是一次人生的转折。她的考研事迹,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励志故事,只是一个普通学生执着追求梦想的真实写照。

  说起来考研的原因,仇思慧说,她想通过考研弥补高考的遗憾,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遇见更多优秀的人,一起相互学习交流。考研复习开始于2017年3月,她和研友在开学两周后搬进了考研自习室,开始了紧张的复习。暑假的时候,她回家待了一周,算是小小地放松了一下。回到学校后,她将复习的重点放在了数学和英语上,做了大量的习题。开学后,她调整了复习方向,开始以专业课复习和数学真题的练习为主,并开始做政治题。随着考研日期的临近,仇思慧感觉压力越来越大,还好在“研友”们的彼此支撑下,最终走了过来。

  当问到是否有过放弃的想法时,仇思慧说,即使在最难的时候她也没想过放弃。考研那段时间,每天早上当舍友们还在熟睡,仇思慧就要蹑手蹑脚地起床洗漱,晚上10点多回到寝室,还要赶在熄灯之前洗漱完毕。遇到周末,当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复习回来,看到舍友被综艺节目逗得捧腹大笑时,心中有时也会掠过一丝羡慕之情。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她备考的心情,因为她很清楚,每个人选择的路不同,她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仇思慧不想回头。

  考研中最难忘的是家人的关心、研友的支持和室友的包容。仇思慧很感谢家人,一直以来家人都愿意倾听她的想法,尊重她的决定。父母在考研路上总是给她无私的支持和默默的关心,在她情绪不好时电话那头总是温柔的鼓励;在她压力很大时,父母总是为她减轻压力,让她轻装上阵。她也很感谢研友,一个人的自制力总是有限的,但两个人会有相互支撑的感觉,让她觉得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她的舍友在一年中每天早上都是伴着她的洗漱声音醒来的,但她们却从未抱怨过,给予了她极大的理解和支持。每每想起这些,仇思慧心中都充盈着感激。

  心态和家人助我考研成功

  王倩倩,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经济系金融专业141班学生,在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被兰州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录取。

  提起考研的初衷,王倩倩提到了最近特别火的一个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她说这个节目让她学到了很多。最让她记忆犹新的是节目中的一个“奇葩”姜思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一日整成一个范冰冰,但你不能一日读成一个林徽因。”自此她萌生出了考研的想法,并毅然决然选择了跨考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研究生。

  考研是个持久战,考研之路其实是非常辛苦的,好多人都在中途坚持不下来而选择了放弃。在说到如何一路坚持走到最后时,王倩倩特别提到了两个词语:心态和家人。她认为良好的心态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压力每个人都有,轻微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让人不断提高。她认为自己之所以能考研成功,心态其实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对于王倩倩来说,父母除了家人这层身份外,更像是朋友。她很感谢自己的父母,当她向他们说出自己跨专业考研的想法时,父母给了她全力支持。他们说:“你想考就去尝试一下,如果考上了就算你赚的,没有考上多学点别的专业知识也挺好。”父母的鼓励让王倩倩没有了任何顾虑,开始了自己的考研路。

  考研的经历对王倩倩来说特别难忘。她说如果没有选择考研,自己也许会像之前一样浑浑噩噩地过完自己的大学生活,毕业后找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过日子。但是决定考研之后,她觉得自己的生活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说,原来自己也可以每天早起背单词,也可以在自习室认真学习几个小时,也可以让自己的一天变得很充实。原来没有了睡懒觉和追剧的生活也可以这么有意思。考研让她收获的,不仅仅是自习室认识的后来成为好朋友的“研友”,还有重新找回来的一颗上进的心。

  对于未来的研究生学习,王倩倩充满了期待。她说,研究生期间一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因为自己本身是跨专业,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要比别人更努力才行。她希望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让自己不断成长,变得越来越好。

  为青春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马一哲,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141班学生,在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被长安大学建筑学专业录取。

  马一哲从步入大学校园后,喜欢上了建筑学专业,产生了日后成为一名建筑师的抱负。于是在认真完成本专业的学习之余,他决心备考建筑学专业的研究生。

  通常本科阶段的建筑学专业是五年制,想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将五年的知识完全掌握,难度非常大。而且本校尚没有这个专业,也没有旁听或者与专业老师交流的机会。面对这些困难,马一哲没有轻言放弃。

  首先要解决的是手绘问题。建筑学需要有一定的手绘基础,马一哲利用大三寒假,和学院艺术系学生一起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手绘训练。由于缺少美术功底,他学起来格外费力。那段时间,他将画板随身携带,随用随画。训练结束后,他每天都至少要画一幅A3的钢笔建筑速写,日日如此,一直持续到考研前。

  建筑理论的学习对马一哲来说也很有挑战。大量建筑史上的人名、地名和建筑名称需要记忆。从伊姆霍太普到勒柯布西耶,从巴洛克到现代主义运动,还有大量建筑构造的内容,无一不需要认真对待。马一哲尝试将知识板块不断分解为一个个小的模块,并一步步逐一攻破,这种复习方式颇有成效。

  在备战考研的过程中,马一哲有过挫败感,但他从未动摇,最终靠着坚定的毅力走进考场,为自己的青春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心存梦想 向阳而生

  李丹,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外语系日语专业142班学生,在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被西安外国语大学日语口译专业录取。

  四年前,同所有刚毕业的高中生一样,李丹怀着对大学的憧憬迈入了城市学院的大门。在激动兴奋的同时她也带有一丝紧张不安。因为在此之前,她完全没有接触过日语,甚至还对这门语言有一点偏见。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慢慢消除了对日语的偏见,逐渐爱上了这门语言。课堂上,老师们不时会给学生讲述自己留学时的趣闻,这也让李丹对日本这个国家有了兴趣。大二的时候,有个公派赴日的机会,李丹抓住这次机会,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和岛根大学学习交流一周。正是这一周的交流学习生活,让她萌生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考研,继续学习日语。在和老师家长沟通后,她决定报考西安外国语大学。确定了目标后,就像是有了风向标一样,她便开始了早出晚归的备考生活。

  备考路上,李丹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作为理科生的她政治课程是她的软肋。李丹没有放弃,她决心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她坚持每天早起背政治,在政治复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政治考试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和大多数考研学生一样,李丹也有过迷茫的时候,看到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她也曾怀疑过自己的选择。但她时常告诫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再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一定会有收获。也正是凭着这股信念,她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坚持到最后你就胜利了

  李馨怡,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传播系传播141班学生,在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被西安工程大学艺术工程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录取。

  从入学报到第一天起,李馨怡就决定读研,也一直在为考研做各种准备。在专业选择上,她认为考本专业比跨考其他专业有一定的优势,会节约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她对新闻传媒方面的工作也比较感兴趣。在报考院校的选择上,她秉着“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报考了西安工程大学。

  “坚持到最后你就胜利了。”李馨怡说到。考研的人应该都知道这句话,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她有着坚定的目标,为了全身心复习,她搬到了考研宿舍,考研前期做了充足的准备,同时她的家人也给予她很多支持。在考研中确实有许多困难波折,她也曾经动摇过,因为每天按部就班地学习会经常令人觉得抓狂。为此,她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她有一个计划本,前一天晚上会在本子上写好第二天每个时段要做的事情,这样子有计划地自我监督,能很大程度上避免拖延症。

  考研生活一直都很平淡,难忘的事情也很多。她回忆起自己在最后冲刺阶段,大家都抱着暖水袋在楼道背书,嗡嗡的背书声音不绝于耳。“那段时间对每个人的体力、脑力、耐力都是最大的考验。”她说,一个自习室的人,虽然大家都不认识,但神奇的是大家彼此都了解每个人的作息、习惯,也都成了彼此继续努力的动力。“真的感谢那段孤独而美丽的日子,让我能为一件事情如此努力,让我变得坚定而自信。”

  到了考研后期的冲刺阶段,李馨怡也曾遇到瓶颈,心情很不好,心态也受到很大影响。但她不甘心就这样放弃,是心中的那份执念促使她坚持了下来。

  认准目标 坚守初心

  李丹阳,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护理系护理学专业142班学生,在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被延安大学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录取。

  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大四学年都要去医院临床实习,大四的时候,李丹阳和其他同学一起,来到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每天忙碌的工作耗尽了她大量的精力,还需要定期参加科室的各种培训课程以及出科考试,在完成好这些事情之后,李丹阳才可以坐下来看书备考,复习的时间几乎是寥寥无几,复习的压力显而易见。李丹阳也曾想过放弃,她说:“备考过程中,在我感觉很累不想再继续的时候,我就在想,之前已经辛苦了那么久了,现在更不能放弃了。所以,我成功的小秘诀就是在我想放弃的时候,再咬牙往前走一步,然后就接着可以再走很多步。只要认定一个目标就一定要做到,这也是我能够顺利考上的原因吧。”

  有很多同学在考研的同时,都会做两手准备,即一边备考一边找工作,李丹阳也做了同样的选择。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结束之后,西安市的各大医院陆续发布了招聘公告,她向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递交了简历。经过了面试、笔试以及操作等一系列的考试,她顺利被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录取。随之研究生考试的成绩公布,她同样顺利进入了复试,最后以综合成绩第二名的好成绩被延安大学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录取,真可谓是“双喜临门”。经过慎重的考虑,她还是坚守初心,选择了读研深造。

  于坚持中超越自我

  渊明,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管理系信管141班学生,在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被西安理工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录取。

  复习考研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这既是一场持久战,同时也是对毅力和心态的锤炼。渊明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就从床上爬起来去自习室学习,每天晚上十点钟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寝室休息。从备考到复试结束再到成功录取,渊明在坚持中超越了自我,也总结出了几点经验和大家分享。

  在备考研究生初期,确定考研方向很重要。渊明认为,要先确定考研的专业方向,然后再进行目标院校的选择。她建议想要考研的学弟学妹们,要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出路有清楚的认识,确定适合自己的院校,千万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

  在考研复习过程中,保持好的心态很重要。在备考过程中,当烦躁、气馁、松懈等不良情绪出现时,渊明认为要及时调整,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更不要和别人比。每天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不断鼓励自己,给自己加油打气。同时她认为,复习一定要讲究效率和方法,不能只靠死记硬背。学习累了,可以去锻炼身体,缓解一下紧张的思维,再回去开始学习,这样效率会提高。她也建议大家在复习阶段,可以找一个志同道合的考研同伴,一起互相监督,共同努力。

  渊明认为,初试结束后,不要认为一切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时真正的战役才刚刚开始,复试很重要。她建议在复试阶段要时刻关注报考院校和想调剂院校的动态,尽早联系导师和师兄、师姐。除了这些,还要准备复试考核的内容,不要到了复试时一头雾水。

  无惧失败 努力前行

  王语韬,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艺术系中国画专业141班,在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被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专业录取。

  大学四年来,王语韬一直在不断努力,他不希望虚度这美好的大学时光。临近大四,由于对毕业之后的去向不明确,王语韬决定考研。对于目标院校,他在选择上下了一番功夫。综合自身情况和院校排名等因素,他最终选择了南京艺术学院。在备考过程中,王语韬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八点起床背英语单词,九点开始复习政治。利用中午吃饭时间和同学交流复习心得。下午学习直到晚饭,晚上一般以回顾一天的知识点为主,他认为这样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一天所学的知识。如此往复,直到考试来临。

  当然,在复习考研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小插曲。比如去年五月,当王语韬开始整理专业课复习进度时,发现整体参考书目全部错误。他为此花了很长时间进行调整,对复习计划进行重新规划。复习过程中王语韬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是老师、同学以及家人的鼓励,才让他走出了困境,勇敢面对挑战。

  王语韬还非常热衷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他曾获得学院“社会活动积极分子”和“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并于2016年参加了“关爱自闭症儿童”社会公益活动。王语韬建议准备考研的学弟学妹们,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努力,不要被失败打倒。

  勇于尝试 决不放弃

  刘佩,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电信系测控141班学生,在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航天工程专业录取。

  大学时光匆匆而逝,刘佩坚定地选择考研充实自己。刘佩从决定考研的那一刻起,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她每天都努力地在自习室里学习,偶尔会腾出一点放松的时间,整个过程对她来说是一辈子难忘的经历。考研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次考试,而是梦想的升华。正如她喜爱的名言一般:“挫折并不是最糟糕的失败,不去尝试才是真正的失败”。

  复习过程中,数学对刘佩来说是最难的一科。第一轮复习时,她曾有过一道题都不会做的经历。那时候她把每天一半的复习时间都放在数学上,习题集做了一套又一套。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考研数学成绩还比较理想。专业课的难度更是不容小觑。回忆当时的情景,刘佩说:“多如牛毛的知识点扑面而来的时候,只有一点一点的积累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在她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下,最终收获了成功。

  世界这么大 值得去看看

  吴泽延,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艺术系环境141班学生,学院加拿大亚岗昆学院3+1研究生文凭项目生。

  之所以选择出国留学,吴泽延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大二的时候,她参加了学院赴台交流项目,去台湾义守大学学习交流一个学期后,她接触到了很多不同于大陆的文化,学习到了很多以前没接触过的知识,结交了很多志趣相同的朋友,于是决心走出国门开阔眼界,丰富经历。二是学院目前有26个出国(境)交流的长短期项目,给在校学生创造了很好的出国读书机会,也节省了很多申请的时间。吴泽延认为,她选择加拿大亚岗昆学院3+1研究生文凭项目,最终不仅能得到两个学位,还丰富了自己的经历,她个人认为这是件“性价比”很高的事情。

  在申请出国的各项准备中,吴泽延认为最难忘的经历是备考雅思。出国留学,语言当然是首要条件。然而学习从来就没有捷径,但是只要你肯花功夫就一定会有收获。吴泽延是一个高考英语不及格的艺术生,从高中毕业到大学前两年都没有再认真地学习过英语,而且她又是临时决定申请出国,所以备考雅思压力很大。吴泽延说:“唯一的办法就是每天学,不停刷题不停背书,也是那个时候让我知道人的潜力有多大。”最终她首考雅思便拿到了5.5分。

  在签证以及申请offer的过程中吴泽延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很庆幸,她在学校项目办老师和家人的支持和帮助下,顺利拿到了offer和签证。

  吴泽延提醒打算出国的学弟学妹们,千万不要认为出国就是吃喝玩乐,因为除了照顾自己生活起居外,还将面临很重的学业压力,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她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尝试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定会学习到很多东西。

  坚持不懈 终圆出国留学梦

  魏佳麒,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电气及信息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41班学生,2018年被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录取。

  魏佳麒在大一的时候便有出国学习的想法。在大二暑假,她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德国弗赖堡大学暑期夏令营活动。在短短一个月的学习交流过程中,她感受到了不同于国内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这种经历让她对国外留学生活充满向往。因此她决定尝试申请国外研究生,并开始了准备过程。

  在申请学校的过程中,需要做很多的准备。不仅对学习成绩和英语水平有要求,而且国外的学校十分看重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社会实践方面也有要求。在长达两年的准备过程中,她遇到了很多困难,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最初对在校成绩进行评估时,她的平均分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申请到心仪的院校,在大三以及大四这两年,她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及时向老师请教,最终在大四第一学期结束时,平均分达到了85分,在校成绩达到了申请学校的要求和标准。

  在申请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面对学校课程的压力,对魏佳麒来说,语言也是她最大的挑战。在第一次参加雅思考试的时候,她只考了5分,口语、听力和写作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后期准备的过程中,魏佳麒把每天的精力和时间几乎都放在了英语上面,坚持每天精听、背诵优秀的雅思作文,并且坚持每天练习口语话题。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第四次考试中取得了满意的雅思成绩,并如愿拿到了心仪学校的预录取通知。虽然整个过程很艰难,但正是因为这些经历让魏佳麒更有勇气去面对未来人生道路上将要遇到的困难。

  文图:各系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