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人物风采】支教故事 青春无悔

日期:2021-06-23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自2017年以来,每年都派送优秀学生前往靖边县职教中心支教。2021年,学院大四学生张梓萌、景晓、郭喜喜三位同学在支教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谱写着自己别样的青春故事与炽热情怀。在抗击新冠疫情、助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她们勇于担当、不惧困难,做了一件件令她们终身难忘的事。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支教期间别样的青春故事!

张梓萌:克勤尽力 支教无悔

张梓萌,女,外语系17级学生,于2021年3月1日到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职业教育中心支教。

2020年年底张梓萌了解到学院将在2021年开学初组织大四毕业班学生去靖边县职教中心支教。她不想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因为自从上大学后,张梓萌就一直想去体验支教生活,锻炼自己、充实自己。所以寒假结束后她就报名了,三月初就开始了自己难忘的支教生活。

支教工作是充实而忙碌的。“我该如何做一名英语老师,又该如何做好一名老师?”几个月的支教里,张梓萌常常思考这个问题。而在支教的前几天,这个问题更是反复萦绕在她心头。通过和其他前辈们的交流,张梓萌了解到这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因此重拾学生的英语兴趣、激发英语学习动力、夯实英语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张梓萌很感谢帮带齐老师的谆谆教导与帮助。第一次面对四五十个学生,畏惧胆怯充溢心头,带教齐老师一直鼓励她勇敢尝试,大胆去讲授,仔细备课,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绽放自己。在听了齐老师几次课后,张梓萌就开始自己备课。她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当时准备的第一堂课是第二单元的Have you ever done the part-time job?上课前一天齐老师把音频还有ppt等资料都分享给她,并且和张梓萌讲了上课的思路。第二天当张梓萌站上讲台的时候,由于前期准备充分,很快克服了紧张的情绪,生动而自然地讲授了一堂课。第一节课很成功,学生们反馈很好。张梓萌课后很兴奋、很激动也充满感恩,她真实地体会到为什么有的老师愿意把一辈子的时间都奉献给课堂、奉献给学生。支教期间,张梓萌很快就和两个班的学生打成一片,他们虽然学习基础不是很好,但是他们很热心,也很有朝气,只要张梓萌去听课,他们都会提前从办公室给我搬一个椅子过来,下课会抢着帮她把椅子放回去,上课的时候会和她积极互动,不会让她尬场,课后也会约着和学生一起打羽毛球。这些成就感和幸福感掩盖了她离家离朋友很远的不适应感。

靖边职教中心的老师们更是对张梓萌的工作能力赞赏有加。一次英语公开课中,她爽朗活泼的性格带动着班级的同学们积极互动,再加之课前充分的准备,使得整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收获学生和职教中心老师的称赞,这便是对张梓萌最大的肯定。

在张梓萌看来,支教是赋予青年学子们实现自我价值、煅炼自我,完成人生试卷的舞台;是丰富内涵、进行自我准确定位的砝码;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梯子。在这个过程中要有爱心、热心、激情,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有在枯燥简单生活条件里长期坚持的心理准备。支教只是短短几个月,张梓萌认为自己或许帮学生提升不了太多,但是她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传播知识、传播爱。

 

 

景晓:闪光的回忆——我的支教故事

景晓,女,中共党员,计算机系软件171班学生,于2021年3月1日到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职业教育中心支教。

时间流逝,回顾这短短几个月,是景晓首次以教育工作者的角色站上讲台,忙碌且充实,幸福且开心。2021年3月初,靖边县刚刚下了一场很大的雪,天色灰暗,阴冷而苍茫,可景晓的心情却格外欣喜,她要开启自己的支教之旅了。这一天,由职教中心田楠老师带着她办理入住、办饭卡、进入学校钉钉等一系列流程;这一天,景晓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张办公桌。随后她便开始跟着职教中心老师去听课,吸取授课的经验。景晓带的是计算机、文秘、体育三个班的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第二周她就走上了向往已久的三尺讲台。景晓坦言,为了不辜负神圣的讲台,她尽心尽力去备课,力争不错过一个知识点。她也切身体会到了“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的含义。第一节课上同学们都很配合,授课过程也很顺利;下课后,和学生们互相交流,力求给学生们讲的更好、更全面。没过多久,她就和学生们很熟了,学生们给她介绍当地的美食,给她分享他们之间的趣事。“这种被学生当朋友的感觉很好很踏实”景晓笑着说。

支教的每一天,景晓都坚持早起按时上班,严格要求自己。但景晓坦言,她也有过思想斗争,有过情绪波动。因为这里淳朴而可爱的学生们和老师们,她也渐渐加增了自己的归属感。由于职教中心学校的老师要进行培训,需要支教的教师帮忙带三周课,因为课太多,过程中嗓子虽然疼的厉害,但景晓还是咬牙还是坚持到了最后。景晓说,是“爱”让她迅速适应、是“爱”让她全情投入、更是“爱”让她坚持到底!

支教中,景晓体验了靖边的极端天气。前一天是暴风雪,鼻子耳朵里面灌的全是冰渣渣;第二天大晴天,艳阳高照;第三天又是特大沙尘暴。天气变化无常,无法捉摸。由于天气特别冷,学校里面也没有洗衣机,衣服洗了一周左右才能干,也会经常停水,得去教学楼里面才能打到水。虽然天气什么的不尽如人意,但是职教中心的师生们温暖的帮助和关心还是温润了景晓,令她很是难忘。

支教结束了,分离时景晓和学生们哭作一团,学生们都舍不得她的离开。那种气氛实在没有办法让自己镇静下来,是令景晓最动容、最难忘的瞬间,再回首,感动依旧、温暖依旧。

景晓觉得自己像一根小小的火柴,偶尔在靖边职教中心那片土地上亮了一下,虽然马上就熄灭了,但毕竟留下了光和热,这对她来说已经足够了。在这里支教的几个月虽然很短,但对教师身份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更让景晓懂得了什么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它是来自于没有功利天真的学生们,也是来自于平凡工作中的每一滴感动。景晓说,自己带走了一个值得珍藏一生的记忆。

郭喜喜:支教路上的感动与成长

郭喜喜,女,中共党员,计算机系软件172班学生,于2021年3月1日到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职业教育中心支教。

2021年3月初,学校专车将三位支教的学生送到了靖边职教中心。当时由于榆林前一天晚上下过暴雪,高速上有冰,前面发生了交通事故,所以路上堵了一段时间,到达靖边已经很晚了。郭喜喜一行在随行刘军老师的安排下,就近找了酒店休息。第二天一大早她们驱车前往职教中心报到。

由于之前没由教学经验,郭喜喜不会讲课,对于授课脑子一片空白。教务处徐主任每次上课都带着她去听课,认真教郭喜喜如何上课,如何带动课堂氛围,如何掌控教学时间安排。课余,徐老师还手把手教郭喜喜如何写教案。没课的时间,郭喜喜也去听了其他老师的公开课,学习其他教师教学方法。从第三周开始,郭喜喜开始慢慢尝试自己去授课,先从上机课开始,再到理论课的教学。对于时间分配上郭喜喜开始把握不准,但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做足功课,使自己的课堂更加饱满。职教中心的学生都非常听话懂事,很配合郭喜喜的工作。下课之后,学生们主动给郭喜喜教授当地方言,经常去办公室找郭喜喜聊天谈心,和她打成一片,相处的非常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使课堂氛围更加愉快活泼。支教后期由于其他计算机老师外出培训,在职教中心的安排下,郭喜喜每周多加了几节课。通过多次授课锻炼了郭喜喜的表达能力及临场反应能力。从开始的一个班到后面的三个班;从上机操作课到后面的理论加实践课,整个过程中郭喜喜成长了很多,真正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学会了如何与学生相处,学会了如何处理身边的大小事务。

郭喜喜是安康姑娘,支教之前从未来过陕北。一开始她对靖边的天气很不适应。四月初还下过雪,棉袄不离身,周末用刺骨冰凉的自来水手动洗衣服,洗好的衣服也需要一周多才能干。职教中心所在地沙尘肆虐,每晚回到宿舍,头发、鼻子里都是黄沙。加之,郭喜喜不懂这边方言,一开始都是同行的景晓同学帮她翻译。饮食习惯也不适应,也会有想家的念头,但这些都很快在学生们纯真可爱的笑脸、同事们热情耐心的帮助中烟消云散。现在,她已经习惯了这边的生活,很喜欢这里的学生,喜欢这里的同事,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

郭喜喜认为,支教中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耐心。教学不在于你自身多么厉害,而在于你要了解你的学生,并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慢慢磨合。虽然很多生气与心酸难以与人诉说,但学生们给予的甜蜜与美好也会让郭喜喜鼓起勇气再度用最纯粹的热情对待他们,仿佛大家都是郭喜喜第一天站上讲台时见到的样子,热情洋溢地欢迎新来的计算机老师。

几个月的时光阴倏然而过,临别之际,郭喜喜以为自己已经做好分别的准备,但未曾想还是会泪流满面、依依不舍地和学生们抱头痛哭。在这段难忘的时光里,郭喜喜收获良多:收获了和学生之间的珍贵师生情,收获了和当地老师之间的友情,收获了靖边县这个第二故乡给予她的归属感,收获了来自学院、职教中心对她源源不断的关怀。郭喜喜惟愿自己能做学生们人生一段短暂路程上的小小灯塔,在他们正在成长的心灵角落里留下一隅光亮。这片光亮,就是郭喜喜和学生们共同的闪光的回忆,它将被她珍藏心底,成为她在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动力。

在这灼灼其华、炫目热烈的夏日,

你们支教归来,你们的毕业故事里,

有那段熠熠闪光的日子,

感恩前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愿你们不负年华,坦荡而无畏;

愿你们踏梦前行,明亮又美好。


文字:沈玉皎

图片:张梓萌、景晓、郭喜喜提供

编辑:沈玉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