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团委以“五维一体”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为引领,创新构建“思想铸魂、专业赋能、品牌培育、校社联动、长效育人”的青年志愿服务格局,被团建头条、中国青年杂志、陕西共青团、陕西青年志愿者等单位及媒体报道。
2025年3月,团委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内涵式发展,开展了以“弘扬雷锋精神,绽放志愿光芒”主题系列“学雷锋”活动,各二级学院、志愿服务组织以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以实践服务彰显青春担当为目标,累计开展活动300余场,参与志愿者超800人次,服务惠及群众千余人,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其中《以艺术之笔绘志愿星光 西交大城院学子实践“公益+美育”之路》被中国青年网报道,艺术美育项目亮相2025年陕西青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现场,为社区居民点亮美育之光。学校党委书记严红昌在关于青年工作及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上肯定了城院学子对志愿服务的参与热情和奉献精神,并表示希望更多城院学子可以参与其中,发光发热。
深学细悟:理论筑基,精神传承
各二级学院以团支部为单位,依托“智慧团建”系统,组织学生观看雷锋事迹纪录片、研读雷锋日记,开展主题研讨交流会、行走的团课200余场,通过多形式的学习不断强化青年理论基础,筑牢青年思想根基。
校园服务:微光成炬,互助暖心
校团委创新搭建朋辈帮扶“星搭子合作社”平台,以四大板块精准赋能——“星搭子合作社”以学业帮扶为核心,依托“援力站”“颜习社”结对共享资源、攻克学业难题;通过“闲趣岛”心理支持、“引力场”兴趣社群传递朋辈关怀,组织“校园骑士”送餐陪护、线上答疑践行急难帮扶。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点滴,织就青春互助网络。同时,志愿者们定期协助老师一起整理图书馆书籍,使其有序排列,方便借阅;同时,积极清扫操场、花园、教学楼走廊等公共区域,宣传环保理念,以实际行动营造整洁校园。
社区赋能:专业对接,服务民生
学校充分整合专业资源,开启校社联动志愿服务新篇章。在盲道清扫行动中,土木工程等专业学生实地勘察学校、社区等地周边盲道状况,运用专业技能修复破损盲道,并清理盲道上的垃圾,为盲人出行筑牢安全防线。护理康复专业学生化身健康使者,持续深化“健康惠民”行动,为居民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普及疾病防治知识,通过爱心义诊、无偿献血等活动,为社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计算机专业学生化身数字助老专员,为老年居民开展智能手机基础操作、线上就医挂号、防网络诈骗等数字技术培训,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艺术学院聚焦美育普及,实施“艺润人心”计划,通过公益美术课堂、绘画创作等活动,以艺术之力点亮群众文化生活,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智能制造与新能源学院学生将科技带进社区,以科技服务民生为主线,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科普盛宴。
品牌建设:一院一品,创新传承
各二级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打造“一院一品”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陕西历史博物馆志愿讲解队和西安博物馆志愿讲解队使文物“跳”出展柜,将“流动的博物馆”带进校园,使传统文化在传播与流动中变得更加鲜活。
经济与管理学院推出“文物有声·薪火相传”工程,通过古钱币主题展、秦俑文化讲解及非遗拓印实践等沉浸式活动,以“展学做”三维联动模式活化历史文物,让传统文化在青年群体中实现创新传承。传媒与外国语学院发起“爱心陪伴计划”,组织志愿者走进社区养老院,开展卫生清洁、陪伴聊天等暖心服务,用语言架起沟通桥梁,以简单互动传递温情关怀。此外,传媒与外国语学院立足专业开展“银龄影像”行动,发挥专业优势为社区老人拍摄生活纪录片、组织文艺联欢,用镜头记录岁月故事,以文化服务温暖夕阳红。电气信息学院实施“智慧净居”项目,在社区环境清扫中融入技术思维,协助优化垃圾分类系统、维护公共设施,以专业技能助力打造宜居家园。
在雷锋月外展活动中,全校11个志愿队与5大组织联动,推出30余项创意实践项目,涵盖科技便民、安全宣教、绿色环保、文化健康等多个领域。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超500小时,吸引超1000人次师生参与,通过互动体验,将雷锋精神具象化为可玩、可感、可参与的校园行动,构建起校园公益服务矩阵,为志愿服务注入青春动能。
未来,团委将持续深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引领城院青年在奉献中践行使命,于实践中淬炼成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文图:团委
编辑:沈玉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