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主页
怀旧版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组织机构
学校领导
专家教授
校长致辞
教学科研
教学管理
科研管理
学生服务
招生就业
招生网
就业网
团学工作
合作交流
新闻通知
合作交流
交流园地
语言学习
外籍专家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党建工作
党建园地
纪检监察
工会工作
图书档案
图书馆
档案馆
人才引进
校外招聘
校内招聘
党建工作
党建园地
组织简介
通知公告
党建动态
学习园地
党务指南
相关下载
纪检监察
纪检信息
法规制度
纪检宣传
廉洁教育
违纪举报
学习交流
工会工作
工作动态
工会委员
法律知识
理论时评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园地
>
学习园地
>
正文
[党史学习]邓小平16岁远赴法国,遇到影响一生的兄长
日期:
2021-07-26
来源:
党史学习教育官微综合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赤光》杂志创办于巴黎的一间斗室
两位风华正茂的中国青年
在这里结为至交
↓↓↓
在一份出版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
《赤光》杂志上
我们看到了署名为“希贤”的文章
而“希贤”正是邓小平的曾用名
1920年9月
邓小平和80多名学生一起
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旅程
当时他刚满16岁
在同学中年龄最小
与众多爱国青年一样
邓小平急切地想去强大的西方国家看看
学些本领,回来实现“工业救国”的理想
然而,他仅在巴耶中学学习了5个月
就因无力支付学校费用失学了
为了重返校园
邓小平来到钢铁厂做工
当时不满18岁的他
只能拿到最低的学徒工资
四年多的勤工生活
不但没能换回他进校门的机会
反而让他时常陷入失业、饥饿的困境
工人阶级受压迫、遭剥削的残酷现实
让他深刻认识到了
资本主义的黑暗面
救亡图存的路在哪里
邓小平重新开始了思索
进入哈金森橡胶厂做工
成为邓小平法国生活的转折点
受进步工友的影响
他开始阅读《新青年》等刊物
加上勤工生活的磨难
他逐渐接受革命思想
1923年,18岁的邓小平
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成为最年轻的成员
在长他6岁的周恩来直接领导下
邓小平在《赤光》的阵地上
传播共产主义、团结旅欧青年
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展开斗争
那时一下工,他就赶到编辑部
接过周恩来写好的文章
刻写、油印、装订
他们常常工作到深夜
一起打地铺
在同事们眼中
邓小平对《赤光》有着巨大热情
他经手的刊物
字体隽秀、装订简雅
大家都称他为“油印博士”
这里成了邓小平一生革命生涯的开端
1926年,21岁的邓小平离开法国
再次踏上留学之路
这次,他的目的地是苏联
救亡图存的路要怎么走
5年多的留法生活
让邓小平有了清楚的方向
从巴黎
戈德弗鲁瓦大街17号的
《赤光》编辑部里走出的
那位
个子不高、满脸稚气的中国青年
此时已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上一篇:
[党史学习]什么是长征精神?这篇文章说清楚了
下一篇:
[党史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第一场城市攻坚战 ——潍县战役胜利纪念碑碑文敬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