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新区管委会与学校深化校地合作的背景下,智能建造与环境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于7月7日-17日赴延安能源产业服务小镇开展为期10天的顶岗实习。学生们深入土建行业工程项目一线,通过参与实际工程实践,在真实场景中巩固专业知识、提升实操能力,充分体现了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成效。
以安全护全程,强化责任意识
作为实习活动的首要环节,校企双方构建了“双导师+全天候”的安全保障体系。实习伊始,实习单位安排安全员为学生开展为期一天的岗前安全培训,通过事故案例介绍、防护器材实操、应急演练等形式,系统讲解基坑支护、高空作业、机械操作等场景的标准化安全规范。实习期间实行“企业安全员+校内导师”双督导机制,项目部为每名学生配备安全帽,指导教师每日督查学生日常着装,并全面监管学生下班后的生活,保证学生安全。“这些安全措施不是束缚,而是对生命的敬畏。”实习学生在安全分享会上感慨道。通过将安全教育贯穿实习全程,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规范条文,更将“安全第一”的工程责任意识深植于心。
以协同促创新,深化校企合作
此次实习活动是我校与延安新区管委会深化校地合作的重要体现,在管委会的统筹安排下,学生得以进入中建八局西北建设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央/国企项目部实习。作为土木工程领域的“领头羊”,这些企业拥有先进的施工技术、规范的管理体系和丰富的项目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的实习平台。延长石油能源小镇项目负责人表示:“通过接纳学生实习,我们不仅为行业储备了新鲜血液,也从年轻人身上汲取了创新思路。”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也将以此次实习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推动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
以实践促成长,筑牢专业根基
生产实习是从课堂理论走向工程实践的重要一步。在工程项目部,学生从课本知识的“旁观者”转变为工程建设的“参与者”。从地基处理到主体结构施工,从模板支护到钢筋绑扎,从混凝土浇筑到设备安装,在实践中让抽象的专业概念变得具体可感。通过近距离观察施工流程、参与技术交底、协助解决现场问题,同学们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更培养了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以育人促发展,不忘教育初心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通过接触真实的工程环境,学生不仅看到了土木工程行业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更感受到了工程师“精益求精、攻坚克难”的职业精神。“站在正在建设的工地上,我突然明白了‘土木工程是国家建设的基石’这句话的分量。”一名学生在实习日记中写道。这种对行业价值的认知,将激励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成长为兼具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工程人才。
本次延安新区生产实习的顺利完成不仅为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也是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与延安新区的战略合作,拓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动“理论教学-工程实践-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为培养新时代土木工程人才探索更多创新路径。






文图:智能建造与环境学院
编辑:沈玉皎